3月21日,淄博市高一历史学科教学研讨会在淄博中学博中大讲堂举行。本次会议由淄博市基础教育研究院历史教研员陈科主持,全市高一历史教师齐聚一堂,共探教学新路径。
淄博中学张艺老师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为课题,创新采用"历史漫画"教学法,将复杂史实转化为生动图像叙事。通过构建"漫画时间轴"串联战争进程,配合智能化教学平台实时生成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开展史料实证活动。课堂中设置"战地记者报道""国际联盟模拟会议"等情境任务,充分彰显以生为本的智慧课堂特色。
临淄中学王海燕老师执教《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一课,精选《列宁在十月》经典影片片段、新经济政策原始档案等多元史料,构建沉浸式学习场域。通过"革命风暴的必然与偶然""社会主义建设的三重困境"等思辨性议题,运用问题链驱动学生深度剖析,培养历史解释能力。课堂尾声的"社会主义实践启示录"主题研讨,有效实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评课研讨环节,淄博中学李彬老师结合"五维课堂评价体系",强调优质课堂应实现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的统一,建议教师善用校本历史资源库开发特色课程。临淄区教研室王学明老师以"教学留白艺术"为切入点,倡导在保证课堂效率的同时,为学生预留思维延展空间。
专题发言阶段,淄博中学石凯老师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重新设计单元的教学框架,使学生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培育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淄博六中焦玉华老师对《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单元的课标进行了详细解读,并分享了重难点的突破策略。高青一中尹德艺老师以《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为例探讨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市历史教研员陈科在总结中强调:教师要把握"三新"改革契机,深化高考命题研究,建立校本化试题资源库;推进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构建"教学评一致性"实施框架;同时关注初高中思维进阶,通过"历史思维工具包"的开发助力学生能力跃升。会议最后部署了本学期的重点教研任务。
本次研讨会通过课例展示、智慧碰撞、专题引领,为历史教师们搭建了专业成长的立交桥,彰显了淄博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守正创新、深耕不辍的教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