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部教材〔2017〕7号文件的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正式步入国人视野。针对教育界这一涉及全体教师、学生及亿万家庭的新举措,1月24日下午,由教务处、教科研处联合发起,我校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校本培训暨教研组工作交流会议在科技楼会议室召开。学校副校长孙水英、殷曰国,教务处主任刘玉军,教科研处主任李雪姣及十三学科教研组长与会,会议由教务处刘玉军主任主持。
十三学科教研组长分别就本学科课程标准变动情况做详细解读,对本学期教研组开展的特色性、创新性工作进行图片及数据形式展示。2017版学科课程标准出台后,教务处及教科研处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引导各教研组进行研读。会上各教研组长根据各组研读结果,以PPT形式呈现了本学科组对新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的思考和得到的启示,针对新变化,提出了本学科下一步教学的发展思路和应对措施并给学校整体教学工作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如语文教研组长徐虹老师指出课题引领教育教学的重要性;物理教研组长蔡生景老师提出如何兼顾合格考和等级考、如何进行选课指导和发展指导的思考;历史教研组长随丽丽老师提出“大教研组”设想、强调了外出培训的必要性。
思考当下才能更好规划以后,各学科教研组长同时也对本教研组开展的特色性工作作出梳理,突出工作亮点和代表性,促进了各教研组间的相互借鉴与学习。如生物教研组长王学祥老师以图片形式展示出本学科课程资源库的构建情况;地理教研组长袁怡老师依托课例图片展示了数字化学习资源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美术教研组长韩森老师展示了校本课程插画、印染、茶艺工作室的构建情况。
刘玉军主任再次强调对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研究要先下手、早实施,尽早在教研组内推进研究,启动新前置作业编写规划工作。李雪姣主任根据各教研组本学期特色工作汇报情况提醒各教研组长认真总结,分清主次,找到教研组发展方向,科学规范教研组工作,把日常工作做出特色,创新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新课程标准的变动,指出面对新变动要抓住变动本质,因为课程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是课程标准变动的依据,先是有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指挥棒,才有了新课程标准,才有了教材编撰,再接下来才有了各学校前置作业的编制,因此,这要求教师要认真研读《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并把学生核心素养渗透到每个模块、每堂课中去,校本课程的开发,其初始点也要关注到到底是为了提升学生哪些方面的核心素养,避免“为开发而开发”的情况。殷曰国副校长就教研组长们提出的若干问题给出了相关答复与说明,应对新课程标准的变化,课时有国家规定、不能随便增删,需在前置编写、课程整合上下功夫,提醒全体教师要分清并充分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密切关系,鼓励并要求教师抓住研究先机,努力先一步促进发展。
孙水英副校长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并指导。她首先对教研组长们的分享表达了诚挚感谢,就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交流与工作展示情况,她指出这一改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而对我们年轻教师来说,机遇大于挑战,要紧抓这一机遇期,先学一定先得,而要抓住机遇,策略非常关键,概括来说六个字:学懂、弄通、做实。建议各教研组长通过自学、互学、引领学各种方式来学习2017版新课程标准,在学懂的基础上研究课标变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握横向与纵向变化情况,达到“弄通”,借助课题引领、三课平台等做好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切实落实。立校先立人,孙水英副校长同时给教研组长们布置了相关“任务”——利用两个月时间,精心制定2018-2021学年本学科三年发展规划,以期借助学习与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契机,以人为本,促进学科组教师的专业发展,达到“我的规划我做主、我的发展我做主”的成长目标。面对一群有无限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她强调态度决定一切,成功与否重在态度与选择,人最大的自由就是有选择的自由,恳切鼓励大家不要在本应拼搏的年纪选择安逸,而要做一个为实现美好生活追求而持续奋斗的行路者。
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把握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改革机遇,博中的年轻教师,将创造出教育教学领域里的一方新天地。